一个老问题,怎么看专业化和多元化?钟宝申:这和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企业的能力边界和资源边界高度相关的。
并获得新能标、领跑者、零/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等多项权威认证,且成功应用于全国多个项目,获得业主的高度评价,为全国各地的新能源电站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证。特变电工新能源TC630KH集中式逆变器投入市场多年,凭借稳定可靠的性能指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同时青豫直流项目送端近区电网网架薄弱,无常规电源支撑,加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等一系列因素,要求接入该区域的新能源机组需要具备较强的弱电网运行能力并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特变电工新能源TC630KH集中式逆变器集成了业界领先的控制算法,能够主动识别电网的阻抗特性,并自动调整控制算法中的控制参数和控制器结构,在保证光伏系统并入电网的安全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电网支撑功能从负载角度上,负载消耗电流,是从离自己最近的电流源获取电流。但厂房1到3,电流只有一个方向,就不能单独计量哪一个厂房光伏用了多少电,电网用了多少电。初次接触光伏的朋友,会有很多疑问:光伏发出来的电,怎么能保证优先给负载使用,而不是光伏电送入电网,负载从电网取电?有什么依据能说明负载使用的电是光伏电,而不是电网送过来的电?光伏发电和市电频繁切换,会不会影响逆变器或者设备?1、同一时刻电流只有一个方向从电路原理上,电流都是从电压高的地方流向电压低的地方,在同一个时刻,电流的方向是唯一,就是说,电流在同一个点不能同时既流出又流入。
所以不存在同一时刻光伏电送入电网,负载从电网取电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并网点安装在变电房,并网点安装双向电表,电流有两个方向,可以计量光伏发出来的电,负载用了多少,上网送出多少。2013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光伏电站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
2009年7月16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为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财政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光伏发电技术在各类领域的示范应用及关键技术产业化。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补贴。2020年9月22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我国正式开启碳达峰、碳减排的重大战略时代。站位十四五开局及践行双碳目标首年,国家能源局最新披露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光伏新增装机22GW。
不过,事实上,我国光伏行业的成长时刻伴随着诸多挑战,在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趋势下,光伏未来必然将是星辰大海。2013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点,建立适应国内市场的光伏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市场环境。
光伏时代重大政策:2008年特许权项目2008年,为推动国内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发挥西部太阳能资源优势,我国开始探索光伏特许权合理的上网光伏电价。2008年特许权招标、2009年金太阳工程、2013年国五条力破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境,中国光伏终端市场逐渐起步,并开启闪耀全球的黄金时代。中国光伏傲娇世界背后,是全数光伏人的不懈付出,当然更离不开国家部门及相关政策的鼎力支持。当年12月,首个特许权项目甘肃敦煌10MW并网光伏项目启动招标,电价不得高于4元/千瓦时,价低者得。
从2021年起,我国光伏行业告别补贴,正式开启平价新时代。当下,双碳目标正轰轰烈烈展开,而光伏作为新能源的尖刀部队,必然肩负着能源减碳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
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由电网企业转付。从2011年至2020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从3GW增长至252.5GW,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已达267GW,十年飙涨880%。
2021年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在传统豪强纷纷调整的同时,新玩家也在纷纷入局。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实现总产值约40亿元,并新增就业1000余人。至此,算上已有的年产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及在建的年产1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进度安排,通威股份高纯晶硅年产能将在2022年底达到33万吨。2021年3月9日,保利协鑫能源公布,公司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万吨投产后,经过生产运营及下游客户使用实证,颗粒硅各项指标再获突破。硅料板块满产满销的通威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 265.62 亿元,同比增长 41.75%,实现净利润 29.66 亿元,同比大增 193.50%,扣非后净利润为 29.95 亿元,同比大增 212.24%。该项目之前,去年4月和6月,东方希望还分别同北海市签约了总投资210亿元的30GW/年的光伏材料产业链项目,同河南省三门峡市签约了总投资100亿元的10GW的光伏组件项目。有消息称,宝丰能源将在银川建设年产6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一期30万吨已动工建设;晶诺新能源年产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在进行环评公示;江苏润阳计划在石嘴山建设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
其中,20万吨高纯多晶硅一期10万吨拟投资80亿元,在取得项目用地、相关建设审批手续,具备开工条件后一个月内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开工后18-24个月内建成投产。二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工业硅及配套项目将根据市场、批复等情况推进。
10GW新能源电站根据包头市十四五新能源开发建设规划及电网调峰接入负荷消纳情况分期投资建设。市值已经超过2000亿的通威股份,今年在硅料领域的主要动作,仍以扩产为主。
在收得率方面,颗粒硅单程转化率可达99%,90%可用于单晶。此外,黄河公司、同德化工、青海丽豪等企业也纷纷对外公布了投产计划。
其中,新特能源增资28.1亿元,晶科能源增资3.15亿元,晶澳科技增资3.15亿元。2021年3月31日,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其发行上市审核被中止。2021年5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与东方希望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石嘴山市政府与东方希望集团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正在重新爬坡的保利协鑫,仍然押宝颗粒硅。
另一巨头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的业绩更是暴走,上半年实现营收77.51亿元,同比增加130.17%;除税前利润为16.99亿元,同比增加6805.50%;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2.28亿元,同比增加70565.25%。增资完成后,内蒙古硅材料公司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变更为35亿元,新特能源持有内蒙古硅材料公司82%股权,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分别持有内蒙古硅材料公司9%股权。
此前一直专注在硅料领域的东方希望,在2021年再次拓展了光伏产业链。大全能源回A后的首份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7.96%,扣非后净利润2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3.04%。
同为硅料巨头的亚洲硅业,同样在酝酿上市事宜,不过过程颇为曲折。2021年6月28日,由于提供了相关材料,上交所恢复了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审核。
2021年6月30日晚,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投资协议,规划新增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40亿元人民币,项目按每期10万吨分两期实施。2021年半年财报显示,硅料厂商的业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2021年1月13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召开的2021年第二次临时董事会会议、第一次临时监事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筹划公司控股子公司境内上市的议案》,正式启动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在筹备上市的同时,新特能源的扩产计划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虽然电池片毛利率下降,但5.06万吨的硅料产能,对盈利能力起到显著支撑。抢占未来 巨头调整 新军凶猛硅料市场的火爆,不但让拥硅为王的盛景再现,也让通威股份、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等传统豪强丝毫不敢怠慢,围绕着未来市场构建,纷纷调整产业格局。
该项目注册资本7.5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2年6月建成投产。2021年2月8日下午,特变电工发布公告称,将在内蒙古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20万吨工业硅和新能源电站开发项目。
相关机构报价显示,本周多晶用料均价在 RMB105/KG,环比上涨2.94%;单晶用料均价在RMB215/KG 环比上涨1.42%。上市成功的大全新能源,年初还低调打入了组件市场。